1952年,法国经济学家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莱对100人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,设计了两种赌局供他们选择:赌局A:100%的机会得到100万元;赌局B:10%的机会得到500万元,89%的机会得到100万元,1%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。实验结果显示,绝大多数人选择赌局A,即虽然赌局A的期望值(100万元)小于赌局B的期望值(139万元),但是A的效用值大于B的效用值。
接着,阿莱又给这些人设计了两种新的赌局:赌局C:11%的机会得到100万元,89%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;赌局D:10%的机会得到500万元,90%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。实验结果发现,绝大多数人选择赌局D,即赌局C的期望值(11万元)小于赌局D的期望值(50万元),而且C的效用值也小于D的效用值。
换句话说,按照期望效用理论,风险厌恶者应该选择A和C;而风险喜好者应该选择B和D。然而实验中的大多数人却选择了A和D,这就是阿莱悖论。
阿莱本人对阿莱悖论亦有自己的解释。他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讲时,阐述了他对以他名字命名的阿莱悖论的看法:“阿莱悖论”只是在外表上显得自相矛盾,它实际上符合了非常深刻的理论实践——接近必然时对安全的偏好。
其实,阿莱悖论的出现源于人们在决策时对结果确定的现象过度重视,也就是所谓的确定效应(Certaineffect)。因此,在参与投资投注等活动时,尽量避免过度偏好安全,而要积极把握机遇,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