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怎么读

惊蛰的读音是:jīng zhé。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阴历二月五日前后,斗指丁为惊蛰,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,太阳到黄经345°开始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说明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则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
  惊蛰的读音是:jīng zhé。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阴历二月五日前后,斗指丁为惊蛰,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,太阳到黄经345°开始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说明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则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
摄图网_401002244_banner_惊蛰(企业商用)_副本.jpg

  惊蛰时节,春气萌动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所谓“春雷惊百虫”,是指惊蛰时节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。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、万物生机盎然。

摄图网_401674837_banner_春天农民插秧劳作农忙(企业商用)_副本.jpg

  此前,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称为“蛰”;到了“惊蛰节”,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,称为“惊”。故惊蛰时,蛰虫惊醒,天气转暖,渐有春雷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。古代分惊蛰为三侯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:“一候桃花,二候杏花,三候蔷薇。”。

摄图网_400994453_banner_唯美竹子山水背景(企业商用)_副本.jpg

  “惊蛰”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“启蛰”。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,日本仍然使用“启蛰”这个名称。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“启”,为了避讳而将“启”改为了意思相近的“惊”字。日本与中国一样,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“惊蛰”。此后,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。因此,“启蛰”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。


大家都在看

推荐阅读

黄皮甘蔗和黑皮甘蔗的区别
25182023-11-02
山鸡的营养价值及营养成分
17072023-05-16
如何考教师资格证
23112022-06-25
冷极冰盘现象是什么
52502022-07-11
寒食节的历史与传说
212022-07-01
外滩十八号是什么地方
25492022-06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