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小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,也叫“小年夜”或“扫房日”,是农历腊月二十三。在北方地区,小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,有大扫除、剪窗花、沐浴理发等习俗。
1、扫尘: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,拔除不祥。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、擦洗桌椅、冲洗地面……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,做到窗明几净。同时小年的这一天,也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。在北京,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“扫房日”。
2、贴窗花: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。内容有各种动、植物等掌故,如喜鹊登梅,孔雀戏牡丹,狮子滚绣球,三羊(阳)开泰,二龙戏珠,鸳鸯戏水等等。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。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,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。
3、沐浴理发:民间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。而沐浴理发的活动,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。
4、祭灶王:小年这天,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民间传说,每年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因此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;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
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爷的嘴上。这样,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。另外,大年三十的晚上,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,那天还得有“接灶”、“接神”的仪式。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,洒酒三杯,送走灶神以后,便轮到祭拜祖宗。
5、吃饺子: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,小年夜吃饺子,取意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。山区多吃糕和荞面。晋东南地区,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,民谚有“二十三,不吃炒,大年初—一锅倒”的说法。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,冰冻成大块,吃起来酥脆香甜。
6、吃糖瓜、饴糖、麻糖:糖瓜、饴糖、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,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。晋西北有“二十三吃麻糖,吃不上麻糖啃指头”的俗话。
7、吃火烧: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,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。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,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。
小年的来历:
自远古时代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,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就发生了改变,故而人类对火有了极深的敬畏与崇拜,以及对灶王爷的信仰,则是古时候人们对火神敬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。灶王爷是民间信仰的“家宅六神”之一(家宅六神分别为:灶神、门神、户神、井神、土地神和厕神),其中灶王爷主管各家各户的灶火饮食,而且在每年的祭灶日这一天,灶王爷要上天庭像玉皇大帝汇报所负责的这一家所做的善恶之事,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都极为崇拜和敬仰。关于小年的来历有诸多传说,其中一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。相传古时候有个张姓乡绅,家境优越但娶妻之后发现妻子不能生育,便将妻子抛弃另娶,妻子气不过在自杀时正巧被一个樵夫救下,于是两人便结为夫妻,后来因为这个张乡绅不上进家道中落以乞讨为生,不料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张乡绅乞讨到一家后,发现女主人正是前妻,而且生活非常美满幸福,还生育了孩子,张乡绅想起来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很懊恼,便一头撞死在前妻家的灶台上,玉帝恰巧看到了这一幕,认为张乡绅心怀愧疚还有得救,于是便封他为灶王爷,既能让他吃饱,还能让他时刻铭记于此。
小年习俗食物:
1、饺子:不仅过年这一天吃饺子,在北方很多地区,小年这一天晚上也是需要吃饺子的。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,这一天吃饺子,其实是为了给灶王爷送行。
其实也有着非常好的寓意,寄托着人们对明年的美好向往,祈求全家人能够岁岁平安。
2、糖瓜:“二十三,糖瓜粘,灶君老爷要上天”,这句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俗语。糖瓜,其实就是比较粘嘴的麦芽糖,人们祭灶的时候,放上糖瓜,其实就是想让灶王爷给自己多多美言几句。流传至今,也就有了小年这天吃糖瓜的习俗,如果喜欢吃的话,别忘了准备。
3、粘糕:山东不少地区,有二十三小年这天,吃粘糕的习俗。粘糕,其实就是用黄米、红枣等食材,做成的一种香甜好吃的东西。口感不错,我从小就喜欢吃这种东西,而且尤其是小孩子也喜欢吃。并且粘糕,还有着“年年高”这种寓意。
4、火烧:小年吃火烧,有着“红红火火”之寓意,人们祈求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因此小年这天,很多人家中也会做火烧吃。但是小年这天吃得火烧,跟我们平时吃的肉火烧之类的不一样。它是用红糖跟面粉烙制而成的,甜甜的口感让人爱不释手。我们这边集市上就有卖,如果不想自己在家做,可以去外面找找看。
5、麻糖:麻糖这种东西,其实大多数人都吃过,香甜爽脆的口感,再加上芝麻的香味,吃一口实在过于美味。很多超市也有卖,如果想吃的话,今天就抓紧去超市买点,就连小孩子也爱吃。为啥小年这天吃麻糖呢?这是因为人们想要给灶王爷的嘴巴粘住,让他上天之后不乱讲,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新年的期待。
6、年粽:小年这一天,老南宁人喜欢吃年粽,有着新年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。年粽,跟我们平时吃的粽子稍有不同,它是糯米包裹着绿豆和猪肉。味道也不差,对于喜欢吃肉粽的人来说,这就是一道美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