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骨文发源地和发现时间
甲骨文发源地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,在1899年被发现。甲骨文又称契文、甲骨卜辞等,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。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,其出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我国汉字就是通过甲骨文演变而来,是先人智慧的结晶。甲骨文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,即用笔、结字、章法,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,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。
甲骨文出现在什么时期
甲骨文出现在商代时期。甲骨文因镌刻、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,为殷商流传之书迹;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,为最早之书迹。殷商有三大特色,即信史、饮酒及敬鬼神;也因为如此,这些决定渔捞、征伐、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,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,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。
甲骨文的特点
甲骨文的特点是:图画性强、笔画繁多、线条细瘦、笔画多放折等。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,而刀有锐有钝,骨质有细有粗,有硬有软,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,甚至有的纤细如发,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,浑厚粗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