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的由来: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。在必须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能够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因此就称为歇后语。
最早出现“歇后”这一名称是在唐代。《旧唐书。郑綮列传》中就已提到过所谓“郑五歇后体”(一种“歇后”体诗)。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,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。
如《战国策。楚策四》:“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意思就是说,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太晚。这就是咱们这天所看到的歇后语。
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⾊,浓郁的⽣活⽓息幽默风趣,耐⼈寻味,为⼴⼤⼈民所喜闻乐见。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⽂字记载,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。如钱⼤昕《恒⾔录》所载:“千⾥寄鹅⽑,物轻⼈意重,复斋所载宋时谚也。”这类歇后语,直到今天还继续为⼈们所使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