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什么意思

三伏天的意思是: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,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,三伏有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之分,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。“入伏”后,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。

  三伏天的意思是: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,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,三伏有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之分,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。“入伏”后,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。

夏日绿色 (2).jpg

  “三伏天”是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可以这样理解: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“伏”,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。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。

摄图网_500483125_banner_夏日三伏天(企业商用)_副本.jpg

  但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。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着来计算的。

摄图网_500483122_banner_夏日三伏天(企业商用) .jpg

  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

大家都在看

推荐阅读

理肤泉b5正确使用方法
2642022-03-23
厨房有老鼠放怎么处理最有效
23072022-07-12
立夏的习俗
692022-04-21
山鸡与凤凰文言文翻译
14332022-06-28
剥好的青豆米怎么保存
92932022-03-25
猕猴桃可以放在冰箱保鲜吗
982023-11-06